当前位置: 医院首页 >> 医疗动态 >> 正文

医疗动态

内蒙古自治区首例!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完成一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联合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手术

时间:2023-05-15 18:02   浏览数:次   来源:  

我院心血管内科再添硬核新技术,打破心衰治疗僵局,赋予心脏“心动力”,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11日,心血管内科高江峰主任团队成功独立完成自治区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手术。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在慢性心衰器械治疗方面又取得重大突破,专科技术能力再上新台阶,也为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患者信息

患者:男性,52岁,2011年患心肌梗死后反复出现心衰,10年来因胸闷气喘多次住院,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经规范的抗心衰药物治疗,病情仍未见明显好转。近日渐重,夜间端坐呼吸,已到心衰终末期,因急性左心衰再次入院。

为提高患者生存预期,改善生活质量,心血管内科高江峰、李晓红、连瑞珍主任医师,任杰副主任医师等团队成员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评估讨论后认为:患者心衰反复发作,症状明显,伴有低血压,优化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心脏的射血分数(EF值)仍为25%,同时检测到有频发的短阵室速,有心脏性猝死(SCD)的风险,需要植入ICD以进行SCD的一级预防。但ICD的植入只能对恶性心律失常进行诊治,不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患者心电图的QRS宽度小于130ms,不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植入指征,有CCM的植入指征。CCM能够在不增加心脏负担的情况下,增强心肌收缩力,缓解心衰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经过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和诊疗方案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决定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同意行CCM和ICD的手术。

undefined

手术过程

undefined

undefined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ICD植入在左侧,CCM植入在右侧。需要在患者右心室内同时植入三根电极,并且要求在CCM两根电极间距大于2cm的同时,CCM和ICD电极彼此间距不小于3cm,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ICD和CCM正常工作,可以保证除颤的效果同时避免信号相互干扰,手术过程顺利。

undefined

植入难点

三根导线的精准放置对此次手术尤为关键,也是技术的难点。高江峰主任等凭借着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精湛的导线操控技术,在团队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从左侧完成近心尖部除颤电极的植入后,从右侧先后植入两根主动起搏电极于右室间隔。植入后的三根电极位置非常理想,术中测试两根起搏电极的起搏阈值分别是1.0v(RV)和0.8v(LS),感知阈值分别是16.0mv(RV)和20mv(LS),起搏阻抗均低于1200Ω,提示电极准确植入在健康心肌上。联合测试三根电极均可以正常工作且彼此无干扰。

undefined

术后CCM脉冲钉稳定发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二天患者自觉气短明显好转。通过体外充电器,长期持续为患者提供治疗。达到长期治疗可通过逆转心室重构,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术者寄语

术后高江峰主任说:“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预后差,死亡率高,尴尬的是心衰患者中只有30%的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而70%的患者为窄QRS波,那么对于这一部分患者来说,CCM可作为心衰治疗的全新手段,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undefined

CCM介绍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治疗心衰的新型方法,能够改善窄QRS波心衰患者的症状,弥补了CRT治疗空白。多项临床研究证实,CCM通过心脏收缩的绝对不应期释放强的电刺激,改善心肌的钙调节状态,在不增加耗能的基础上增强心脏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增加活动耐量,减少心衰再住院。通过微创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患者心室,在心脏搏动的绝对不应期释放电刺激,这种电刺激不会改变患者心律,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的生理状态,加强心脏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窄QRS(<130 ms)、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左室射血分数在25%—45%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2021年CCM在国内上市和临床使用,国内已植入300多台,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将为更多的中国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undefined

上一条: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骨脊柱科知识分享——浅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椎体强化手术

下一条:『病例分享』创伤缩小近20倍! 告别“大刀阔斧” 骨关节科手术进入微创时代 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