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06 17:18 浏览数:次 来源: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的产物,通过肝脏代谢排出体外,如患者胆道出现梗阻,胆红素排不出体外使体内胆红素升高,会加重肝脏受损,出现黄疸。血浆胆红素吸附是血液净化以及人工肝支持技术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液里的血浆与红细胞进行分离,分离后的血浆流经胆红素吸附柱,吸附柱能特异性吸附血浆中的胆红素和部分胆汁酸,胆红素被吸附清除后的血浆重新与血细胞混合后回输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我院肝胆外科患者苏某某,男性,74岁,1年前因胰腺癌行手术治疗,本次因“上腹部疼痛10余天,皮肤巩膜黄染6天”于2025年2月17日收入院。入院后查总胆红素219.86umol/L,,直接胆红素90.95umol/L,间接胆红素128.12umol/L,给予行PTCD术(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术后引流量差,胆红素逐渐升高。于2025年2月26日请肾内风湿免疫科会诊,给予胆红素吸附治疗1次,治疗后胆红素明显下降,患者出现股静脉置管处渗血,胆道引流管引出血性液体,肾内风湿免疫科孙明霞主任医师与贺晔楠主任医师讨论,需给予患者行体外抗凝,因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行枸橼酸体外抗凝,萘莫司他经过肝脏代谢,引起药物在体内半衰期延长,最终一致决定给予萘莫司他抗凝,萘莫司他预冲,以达到初始的抗凝效果,采用超低剂量萘莫司他抗凝,治疗2.5小时,透析器前APTT保持在正常值1.5-2.5倍,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治疗结束透析器无凝血。2025年3月1日因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未行胆红素吸附治疗,2025年2月26日-2025年3月2日共进行5次胆红素吸附,患者无出血,治疗后胆红素下降明显,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机会。

奈莫司他能抑制多种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包括凝血酶、激肽释放酶等,从而阻止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发挥抗凝作用。与传统的肝素抗凝相比,奈莫司他的抗凝作用相对更具选择性,对凝血因子的抑制较为特异,能减少因抗凝过度导致的出血风险,对血小板影响小,无需常规监测。
人工肝模式—血浆胆红素吸附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衰竭、药物或毒物所致的肝损伤、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等有明显的疗效,胆红素吸附治疗的开展,为我院拯救急危重症肝病患者开辟了新的道路。